2022年12月2日晚,我院特邀中国作家协会《诗刊》杂志社主编、一级作家、被誉为“自然诗人”的李少君,作了题为“情感转向与情动理论——李少君讲座暨诗歌朗诵会”的线上学术讲座。讲座由我院院长唐翰存主持,学院师生以及喜好诗歌的文朋诗友们共一千余人通过腾讯会议、哔哩哔哩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直播平台共同聆听讲座。

本次讲座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系列学术讲座之一,也是我院2022年“天佑文学讲堂”系列的第七场讲座,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,太阳集团2018登录网址、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承办。讲座分上下两半场。讲座伊始,李少君主编开门见山,讲述了“情感转向”出现的背景及意义。他指出,情感转向的出现与智能机器人、疫情是密不可分的。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,使得强调人的本质是“情感的存在”变得有针对性且有意义。继而,李少君主编指出什么是“情动理论”:即人就是情感的存在,情感有强有弱,但情感是绵绵相续的、有波动的,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。李少君主编强调,情感是最后的归宿,并呼吁大家要珍惜身边的人,珍惜情感,回归情感。

李少君主编从杜甫由优秀诗人转变为伟大诗人的人生经历,论述了情感可以从个人的、小范围的情感走向更加广泛的情感,他认为,情感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,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需要建立在情感上,从而达到另一种境界。因此,李少君主编再次强调我们要回归情感,并且学习诗歌中的情感。

讲座的下半场是诗歌朗诵及交流互动环节。同学们深情朗诵李少君主编的《当我在世界各地中行走》《北京胡同肖像》《风中消瘦》《南音》《黎明》《山谷,一个自我循环的世界》等诗歌,带领听众融入到诗歌的角色、意境里,体会诗歌中的情感、领略诗歌的独特魅力。李少君主编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对诗歌的感悟,并对大家在诗歌创作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和点拨。

唐翰存院长在总结中讲道,今晚的讲座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,李少君主编的“情感转向”与“情动理论”背后有许多支撑性的材料,让师生们获益匪浅。同时通过朗诵李少君主编的作品,拉近了我们与诗之间的距离。唐翰存院长积极倡导,疫情当下,大家可以多读诗歌,学会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。
(文/许金科 图/宋桥)